崇明历史上最有名的匠人或许是明时知县唐一岑的夫人 2024-01-04 12:52 来源:未知 点击:
  崇明自古便有工匠精力的傳統。崇明歷史上最有名的「匠人」或許是明時知縣唐一岑的夫人。唐夫人隨夫來崇後,往來於城鄉各地,親身傳授織布之法,大眾由此掌握了完好的紡織技能,代代相傳,成果了「崇明土布」厚實耐磨的美名。除了土布,崇明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民藝還有不少,但少有匠人能留其名——這或許也是「工匠精力」的另一重意涵。工匠,多非大富大貴、享有大名之士,往往僅僅一介普通人。但正是這些普通人,以普通之身,成非凡之事,其中奧妙,不在追名逐利,成曠世偉業,只不過是守住了匠人的初心與真意而已。正如唐夫人,雖因身為官眷而留名,但人們感念她的,依舊是「崇明黃道婆」的匠人身份。
  
  崇明區文化和旅遊局集結百位匠人的故事,撰寫成冊。這本冊子記錄了來自各行各業,有手工藝者、工匠、農民,亦有藝人、廚師、醫生、教師,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都取得了傑出的成果,無愧於「匠人」二字。即日起,悠哉崇明大眾號將不定期發布「百位匠人」的故事,第十四期匠人:高阿邦。
  
  高阿邦竈花,竈臺上的民間藝術在中國,繁重的勞作日子卻能孕育樸實純真的民間藝術,如民間曲藝、民間美術等,且看那構圖豐滿、線條流暢的竈花,就是崇明人智慧的結晶。
  
  竈花源於江浙滬一帶的砌竈習氣。為防止煙灰落到竈臺上,人們往往砌一垛墻從中遮攔,該墻被稱之為「竈山」,後來人們為了裝飾竈頭,便在竈山、煙道以及供奉竈君像的竈君殿等當地畫上各種圖案,這種裝飾圖案便被稱為「竈花」。
  
  畫竈花的高阿邦是農村「土畫師」,在砌竈之余彎腰勾畫幾筆,終年搬弄水泥和磚頭,生了厚繭的手揮起細毛筆也非常靈活,資料雖簡,手工高超,不一會兒竈臺上動物生動豐滿,花鳥適意美麗,灰白色的竈臺也變得靈動起來。
  
  作為竈花傳承人,高阿邦17歲初中結業後學習泥瓦匠手工,由於自己喜歡繪畫,悟性也高,便在學習砌竈之余學習竈花製作,他總結畫竈花要講求「對稱」,復現傳統文化均衡雅致之美,他畫的竈花瀟灑美麗,純真靈動,後來又嘗試在是非水墨方式之余參加其他色彩,使得繪畫著作更生動。竈花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,承載著農民對於日子的酷愛與希望。
  
  高阿邦自2005年開始參加竈花製作大賽並屢次奪獎,他的竈花手工出名鄉鄰。如今,他已收了20多個徒弟悉心教訓,希望能將這古老的民間手工傳承下去。
  
  在崇明,還有很多人像他們相同,執著專註、精益求精,以普通之身,成非凡之事,星星點點,涓滴成流,用雙手共同鑄就著崇明美好的明天。